台达绿生活
台达首届国际珊瑚复育研讨会
全球12家顶尖保育机构参与
文 | 台达基金会 2025/10

台达以科技投入珊瑚复育,向全球取经并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首届 “台达国际珊瑚复育研讨会” 于屏东海洋生物博物馆盛大登场,邀请全球12家顶尖保育机构分享经验,聚焦技术与实务交流。研讨会同时举办周边会议,吸引160位台湾专家学者、公部门及NPO成员齐聚,交流最新复育研究与实务成果。12家保育机构学者共同参与研讨会,其中包含IUCN首席科学家Thomas Brooks(前排右三)160位海洋领域学者与专家齐聚台达国际珊瑚复育研讨会

今年,台达更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展开合作,研究STAR方法学在珊瑚礁生态系的应用。研讨会前夕,特别举办 “垦丁STAR Metrics校准工作坊”,由IUCN首席科学家Thomas Brooks与资深保育科学家Dr. Randall Jimenez Quiros担任讲师,并邀请台湾15位跨领域海洋生物专家及业务主管单位参与讨论。工作坊以垦丁公园海域为示范场域,探讨当地物种面临的灭绝威胁。垦丁STAR Metrics校准工作坊邀请IUCN科学家担任讲师,并汇聚国内在地专家及海洋业务主管单位参与交流

通过此次工作坊,学员完整掌握STAR方法学的应用流程,并预计于今年九月底完成数据建构。这将是IUCN首次将STAR方法学应用于海洋生态系案例,为未来海洋复育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邀请来自8个国家、14位学者分享前沿珊瑚研究成果,参与单位包括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AIMS)、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JCU)、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研究所(UCSD-SIO)、美国Mote海洋实验室、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院(TMSI)、印度尼西亚珊瑚大三角中心(CTC)、日本自然保护协会(NACS-J)、日本珊瑚保护协会(Sea Growth)等。与会学者同时与台湾海生馆、海科馆及民间保育团体的专家与工作者交流,分享第一手的珊瑚复育经验。

台达基金会副董事长郭珊珊表示:  “台达迄今已复育超过一万株珊瑚,未来五年将挑战保存太平洋一半以上、约300种珊瑚物种,以行动应对日益严峻的海洋挑战。”基金会也积极串联全球保育伙伴,首度举办国际研讨会,旨在推动科技应用、AI技术及生物多样性量化交流与合作,为珊瑚保育注入更多前沿动能。

研讨会第一天的主题演讲中,全球领先的珊瑚礁研究机构——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Stuart Sandin博士,介绍了大面积成像(Large-Area Imaging)技术如何搜集影像,并建置3D数字孪生模型,以便有效追踪珊瑚生态变化。与台达基金会共同出席2024年生物多样性公约会议的美国Mote海洋实验室Jason Spadaro博士指出,AI技术可辅助珊瑚调查,评估栖地珊瑚覆盖率与移植适宜性。他并表示,通过此次研讨会,发现佛罗里达与台湾的珊瑚复育情境有许多相似之处,将把会议中激发的想法带回实验室分享。研討會中場,UCSD海洋生態學家Stuart Sandin博士(左一)與團隊分享交流意見

研讨会同时首度展示台达协作型机器手臂D-Bot,用于耐热珊瑚培育,展现台达将自动化科技与生态复育结合的创新实践。会中亦首映8K纪录片《种珊瑚的人》,通过影像与全球海洋保育专家的分享,呈现台达运用科技投入珊瑚复育的实际故事。国际学者关注台达运用科技协助培育耐热珊瑚,突破人力上的限制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台达首次串联最前沿的珊瑚复育研究,更彰显台达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上的持续承诺与实际行动。未来,台达规划定期举办珊瑚复育研讨会,通过国际交流平台,持续携手全球顶尖学者,将科技转化为守护海洋生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