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达基金会持续深化珊瑚修复行动,并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海洋保护。基金会在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球形剧场举办8K海洋生态纪录片《沉睡的水下巨人》公益首映。该片由三座金钟奖得主导演李景白执导,通过台达8K投影技术在800英寸大屏幕上呈现,为现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传递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台达集团创办人郑崇华夫妇(中)、台达基金会执行长张杨乾(后排右一)与台达海洋志愿者在《沉睡的水下巨人》8K公益首映合影
《沉睡的水下巨人》首映现场搭配台达8K投影技术,在800英寸大型屏幕上放映,通过镜头带领观众下潜至深海50米,探索八艘沉船实景
《沉睡的水下巨人》历时四年拍摄,克服600多次下潜挑战,深入海底50米,以业界最高规格的8K 120帧 (fps) ,拍摄台湾不同海域的八艘沉船,记录海洋壮丽的生态景观,同时揭示海洋生态所面临的危机。全片后期调光全程在台达总部8K绿剧院完成,通过极致细腻的画质,将海底孕育万物的景象展现在纪录片中,揭开台湾深海难得一见的珍贵面貌。水下摄影师拍摄了小琉球“镇海舰”——全台最大的人工军舰鱼礁。然而,舰体内部几乎无鱼,凸显出台湾海域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危机
屏东“中正舰”船头被强势生长的雪花珊瑚覆盖,宛如白雪飘落海底
为提升公众对海洋生态的关注,台达基金会将于 4 月 11 日和 18 日,分别在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及台东史前博物馆举办 8K 公益巡展及映后座谈。未来,基金会还计划走入校园,希望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海洋保护的种子,激励更多人投身海洋生态修复行动。
除了通过影像唤醒保护意识,台达基金会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今年2月底,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主办的研讨会汇聚了来自12个国家、8个生态区域的2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估。台达基金会作为台湾唯一受邀机构,获得机会向国际珊瑚专家分享“台达孕生珊瑚修复计划”。主导红色名录编写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SU) 与专注珊瑚研究的印度洋沿海研究与发展组织 (CORDIO) 也共同参会,各国与会者齐聚一堂,交流最新的濒危珊瑚红色名录研究方法和编写方式。
IUCN 发布的红色名录一直是各国保护物种的重要参考,而新版红色名录则进一步聚焦生态系统,精准评估其崩溃风险。台达基金会即将与 IUCN 展开合作,参与濒危珊瑚名录的编制,并协助一线学者在 2026 年澳大利亚气候大会 (COP31) 前完成新版珊瑚礁生态系统评估。
通过参与全球研究与行动,台达基金会不仅深化自身的珊瑚修复计划,更积极贡献专业与经验,与国际伙伴携手推动珊瑚保护,为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心力,展现台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期承诺。全球珊瑚礁监测网络 (GCRMN) 专家合影,台达基金会调适组组长林晏僖 (前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