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达绿生活
台湾建筑能效标示制度终上路!
号召新旧建筑一同响应节能
文|台达基金会 2022/06

3月底,台湾国发会提出2050净零排放路径,并针对建筑部门提出“建筑能效1级”与“近零碳建筑”等短中长程目标。初听到这些名词的人或许有点陌生,原来建筑也跟家电一样有能效标示吗?的确,内政部在今年初发布了“2022年版绿建筑评估手册-建筑能效评估系统”,本文就来为大家介绍。

节能程度分7级,拿出电费单就可参与评估
俗称“建筑能源护照”(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的建筑能效评估系统,是内政部因应2050净零路径的净零建筑目标,导入欧盟建筑能效指令(EPBD)的建筑能效标示制度,开发台湾版的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 (简称BERS),并结合实行多年的“绿建筑”标章,在申请绿建筑时可一并评估。

台湾建筑能效评估系统正式发布 (图源:内政部)

为什么要做建筑能效标示呢?事实上,现有的建筑外壳法规,大概只管理10%的建筑能源消耗量,绿建筑标章可进一步规范到70%,而包含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物的建筑能效评估,可将建筑能源规范能力一举提升至90~100%。这套制度也是国际间公认最精确、有效的建筑能源管理工具,不仅能让民众有感,还可带动建筑的节能改造。不少人好奇,这套新制度与绿建筑标章有何差异?首先,它不是用计算评估法 (计算建筑设计时的外壳、空调、照明等各项设备的性能来评估),而是直接以能源单据来评估,等于将后续营运及人员的使用行为等因素也包含进去,避免过往绿建筑常发生的“设计时很环保、落成后却不见得节能”疑虑。

此外,由于台湾多达9成以上都是既有建筑,这群为数众多的老房子,一直是现有节能法规难以约束的三不管地带,而为达成2050净零排放的艰巨目标,势必得推动所有新旧建物一起节能。有鉴于此,今后业主或屋主只要提供电费账单,即可评估自家建筑的节能等级,进而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至于比较基准,台湾的建筑能效标示分级以2000年为基准年,分为1~7级,数字愈小、代表节能等级愈高,就跟坊间常见的家电能源标示一样。比方,4级以上,是指节能20%以上的绿建筑,相当于评估分数要超过50分。最特别的是,还针对几乎不耗能、不排碳的环保建筑,设立了最高等级的“近零碳建筑”(NZCB),定义是减碳率40%以上、节能率超过50%的非住宅建筑。

适用12类非住宅,动态分区EUI评估混合型建筑
评估范畴则区分为:新建建筑、既有建筑,新建筑由于还未营运,没有电费单,故只针对空调、照明、电器等三类设备评估,机房、餐厅、停车场等空间列为“免评估分区”,户外面积也不计。既有建筑则直接以电费单据评估。台版BERS目前只适用于“非住宅”建筑,以及海拔800公尺以下的12种建筑:集会表演、娱乐场所、商场百货、餐饮场所、旅馆、健身休闲、文教设施、医疗照护、金融证券、办公场所、宿舍赡养、住宿等。至于一般住宅,目前尚未推出相对应的能耗评估系统。有人会问,就算评估范畴有区分不同类型的建筑,但一栋大楼里常有商办、饭店、餐饮等混合使用空间,该用哪一类建筑的耗电量做比较基准?对此,BERS会采取“动态分区EUI法”,依照建筑的空调营运模式、室内发热水平,拆分成不同耗能分区,改善混合建筑耗能预测的精准度。

此外,因为建筑在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能耗表现,常有明显差异,因此BERS评估系统也会对城乡差异做校正。台湾BERS结合既有的绿建筑标章体系,今年最新版的绿建筑评估手册,便新增了“既有建筑”(EEWH-EB) 类别,适用对象为空调型非住宿类公共建物,只要有连续四年(至少24个月)的用电数据即可申请。而且,这次还新增“便利商店”,未来若看到门口贴出绿建筑标示的便利商店,请别惊讶,可进去看看店家做了什么节能改造。

建筑是耗能排碳大宗,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