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綠生活
巴黎會議後最重要的COP26
台達以「節用厚生」倡議分享國際社會
台達基金會 2021/12

剛過去的11月上旬,大家應該在各種媒體版面看見滿滿的COP26(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國大會)相關新聞,因為,這是場被新冠疫情延宕兩年、繼2015年巴黎COP21後最重要的國際氣候會議。台達基金會於官方談判區以「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Urban Living Labs」為題舉辦周邊會議。大會統計,除了近200國的官方談判代表團,還聚集了約5萬名來自各界、包括線上與線下的參與者,期間於場外發起的兩次遊行,規模都超過數萬人。

COP26議程延長一天才做出結論 (圖片:聯合國flickr)

COP21以來最重要,告別煤炭、森林保育、削除甲烷皆有進展
首先,根據IPCC(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剛發表的《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6 WG I),地表均溫已較工業革命前提高攝氏1.07°C,再過不到十年,1.5°C的升溫警戒線就可能被攻破。連續12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表的《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21)更直指,之前各國提出的國家自定貢獻(NDC),距1.5°C和2°C的2030年減碳目標,仍有多達130億~280億噸的巨大差距。無怪乎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在會前警告:「世界正通往升溫攝氏2.7°C的災難性道路。」

經過15天的激烈討論及各方角力,COP26終於在延長會議產出《格拉斯哥氣候盟約》(GlasgowClimate Pact),明訂各國須在明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削減未使用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unabated coal)、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也終於談妥了《巴黎協定》規則手冊,包括驅動全球碳市場的Article 6,並承諾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援助。

儘管最後關頭遭部分國家抵制,結果也不算完美,但COP26總算替因疫情延宕兩年的國際減碳大計,跨出了新的一步,也讓「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成為第一份標示移除化石燃料的聯合國氣候協議。細數COP26戰果,首推囊括全球90%森林面積的120餘國簽署了《GLASGOW LEADERS’DECLARATIONON FORESTS AND LAND USE》,承諾到2030 年前停止砍伐天然林。其次是,九月份由美國和歐盟倡議的《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也在會中獲上百國響應,同意2030年的甲烷排放量要比2020年水準減少三成。再來是有40國支持的《淘汰煤電共同聲明》(Global coal to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statement),當中已有23國做出逐步淘汰燃煤的規劃。

其他從氣候金融、低碳交通、到強化自然基礎解決方案(Nature Based Solutions)等方面,均有不錯成果。世界能源署(IEA)最近估算,假使各國都落實上述新承諾,本世紀升溫幅度可抑制到1.8°C。甚至於,會前互動冷清、名列全球前兩大排放源的美、中兩國,更在最後一刻聯合發表《美中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公告未來十年一起減少甲烷、發展清潔能源、共同邁向1.5°C的氣候合作承諾。

儘管過程艱辛,台達仍舊在COP26成功舉辦了周邊會議,右二為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

分享低碳解決方案,台達與國際意見領袖合辦周邊會議
因為疫情依然膠著,COP26可說是史上限制最多、也最難參與的氣候會議,連續第14次實地參與聯合國氣候會議的台達基金會,這次與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柏林理工大學、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等國際意見領袖,在大會官方談判區成功主辦一場周邊會議,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企業的減碳經驗。

台達基金會製作的兩支8K環境教育影片在COP26展館播出
代表台達基金會出席的執行長張楊乾指出,低碳交通及微電網應用不僅在城市能源韌性扮演重要角色,更是未來邁向淨零的關鍵。台達已為全球主要車廠提供動力系統及電源轉換,充電解決方案更結合了儲能、V2G(車輛到電網)等創新技術,透過建置分散式能源系統來提升城市電網的調度彈性及應變突發災難的恢復力。今年,基金會進一步推動移動污染源監測網,與共享電動車業者合作安裝PM2.5(細懸浮微粒)和一氧化碳感測器,將即時數據轉為容易理解的「城市街道空汙地圖」,希望推動更大範圍的空氣品質維護區,同時加速行駛中零污染的電動運具普及,除舉辦周邊會議,由台達製作的8K環境教育影片《孕生》、《珊瑚礁魚》,也在聯合國官方談判區展館輪播,海洋生態影像令人驚豔,盼喚醒大眾關注氣候變遷對海洋的衝擊。

隨著COP26走入歷史,明年的COP27將移至非洲國家埃及,屆時基金會也將帶回第一手最新消息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