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創辦人(右)與李教授(左)志同道合,都對研發創新高效節能的產品和技術抱有極大熱忱,因此邀請李教授作為集團科技顧問,開啟了長達三十餘年的合作
感動,開啟逾三十年友誼
「我的人生除了父母,讓我受益最多的兩個人,一位是指導教授,另一位就是鄭先生。」他從教授Thomas G Wilson的身上,學到嚴謹的態度,自己花半小時寫35個字的論文摘要,教授竟然花兩個鐘頭修改。 「這是我學到最好的一堂課,好是沒有止盡的,要多好就要多努力」。他和教授的緣分不過四、五年,跟鄭先生卻已三十多年。「鄭先生是我的榜樣,很成功的企業家,卻沒被成功沖昏頭,生活樸實,始終保持赤子之心,從他身上學到做人做事的態度與熱忱,無人能及。」李教授言談中,分享這段寶貴人生經驗。
「我和鄭先生認識是1987年,他很堅持,一直想合作,我被他的精神感動。」因為感動,開啟了三十多年的合作關係及終身友誼,70多歲的李澤元教授,想起第一次見到鄭先生,就對他的熱忱印象深刻。
1980年代,台達為了精進電源供應器的技術能力,找到美國最好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實驗室,維吉尼亞理工大學電力電子中心 (簡稱VPEC) 主任李澤元教授。他在學校年會中,首次接觸到台達人歐陽光華,之後被邀請到台北公司參觀,由鄭創辦人親自接待。初次見面,鄭創辦人很喜歡他隨身攜帶的小型高效率的電源模塊、直流-直流變換器,鄭先生很想深入合作。李教授因美國跟台灣距離遙遠難合作,給了軟釘子,提出台達在大學附近設實驗室,但鄭先生鍥而不捨,「沒想到他對我異想天開的想法非常認真,我很驚訝!」1989年,「台達電力電子實驗室」(DPEL)在學校的科學園成立,由台達提供獎學金,VPEC研發技術,產學合作,開發高效率產品,奠定台達在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的領導地位。
李教授作為國際電力電子學開創者之一,曾獲得有著電力電子學科「諾貝爾獎」美譽的IEEE William E. Newell Power Electronics Award
成長,台達一路有李教授
從此,李教授就陪台達一路成長。「我不敢邀功,只是介紹最新技術,台達的成功99%是自己做到。」李教授很謙虛,以行動支持台達,十年後,在他的協助組織下,台達電力電子研發中心 (DPEC) 1999年在上海成立,成為重要的創新技術基地。他把學界最前沿的零電壓開關技術轉給台達,如今台達大部分的產品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做;協助孵化多個新產品開發團隊,培養新型研發人才。
李教授(左4)於1999年主持成立台達電力電子研發中心DPEC,逐漸成為台達重要創新技術基地
此外,台達積極回饋社會,李教授也是關鍵推手。「台達對中國大陸學術界的貢獻很重要!90年代中期後,中國大陸發展迅速,但老師待遇很差,研究經費也很少,鄭先生很希望在高校做些事,突然有在上海浦東蓋大學的想法。我說不如和幾個重點大學合作,支持研究經費。」於是從2000年起陸續設立台達電力電子科教發展計畫及中達學者計畫,支持教師做科研,獎勵優秀碩、博士研究生,先後邀請10所重點大學參與,共同促進電力電子學科創新發展及人才培養。2023年擴及電力系統領域,增邀華北電力大學和湖南大學。「鄭先生對中國大陸早期電力電子發展,穩定優秀老師,帶動學術風氣,起到很好的作用。」
自2000年,在李教授(右1)和鄭創辦人(左1)的支持下,「台達科教兩計畫」設立,至今已堅持20多年,對高校師生的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未來,精進智能電網及儲能發展
「近來台達做了些很不簡單的事,開拓新領域。十多年前,鄭先生就看上汽車產業,花很多錢就是不放棄,所以當電動車市場起來,台達進去速度很快。」即便如此,台達發展電動車,連續十年虧損,經營團隊頂住壓力,堅持去做,成為今年電動車事業群可望達到十億美金經濟規模、轉虧為盈的關鍵。
未來,如何走得更穩健?李教授表示,下一波大趨勢很明顯,2060年前所有化石燃料發電或交通工具都要被電取代,電量相當於一萬七千多個核電廠的總產值,台達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發展兆瓦級及兆瓦級以上的大功率交換式電源。再生能源及儲能市場投資會更高,但現在就要很積極地做,機會一來,才能走在別人前面,未來甚至有十倍、百倍以上的成長。
所有參與400kW極速快充專案計畫合作夥伴,與台達美洲區經營團隊及Virginia Tech CPES負責人李教授(左四)與充電設備前合影
期許,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
雖然交流時間,已近美國晚上11點,李教授依然神采奕奕,還透露了跟鄭先生有趣的巧合。兩人都讀台中一中、成功大學電機系,曾在美商精密電子公司TRW工作,他一再謙稱,不能與鄭先生並論,但兩位能相知相惜,可能就在於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實在做事,誠懇做人的相同特質。李教授對學生則因材施教,提攜後進不遺餘力。被問到送給年輕人的一句話?他說,「要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是這樣一位李教授,成為鄭先生信任的終身摯友,也是台達往前邁進,最實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