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內部碳定價接軌減碳趨勢 助力實現淨零目標
文 | 企業永續發展部 2023/10
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 Report 2023)指出,未來十年最嚴重的三大風險,分別是氣候變遷減緩/調適失敗、自然災害及極端氣候,顯見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面臨的嚴峻挑戰。多個國際組織公開表示,為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 C內,實施碳定價政策是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工具之一。


台達以內部碳定價機制作為推動淨零策略與碳管理的重要工具

碳定價主要分為排放交易(ETS)和碳稅/費兩種類型,國際間現行的碳定價政策已可掌握全球約23%的碳排放量,對於達成減碳目標至關重要。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透過實施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簡稱ICP),將排放成本納入投資和決策中,一方面鼓勵各部門減碳,另一方面也支持低碳轉型及綠色投資。

台達ICP支持五大減碳策略 每公噸碳價美金300元
台達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議題,致力節能減碳,內部深刻認同「碳排有價」的概念,因此早在2014年,就因應國際趨勢,參考台達佈局全球的各地碳市場與法規,訂定各地區的內部碳價,將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內部化,積極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2017年,台達訂定全球各地統一碳定價為每公噸美金50元,並且導入CROI(碳投資報酬率)的概念,在節能的投資決策時,將減碳的效益作為評估指標之一。

ICP支持台達邁向淨零的五大減碳策略,包含導入再生電力、推動綠建築與投資低碳創新等

2021年,台達在提前四年達成SBT減碳目標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承諾2030年達到RE100目標與碳中和,同時呼應全球控制升溫1.5° C的減排路徑,訂定2050年全球據點達成SBT Net-zero的長期策略與目標(註1)。為了積極實踐淨零承諾,拓展綠色商機,台達在經營團隊的支持下,正式於全球導入內部碳費機制,推動支持邁向淨零的五大減碳策略,包括:推動節能方案、導入再生電力、推動綠建築、投資低碳創新、及投資碳抵減與永久碳移除,並依據生產據點內部及外部的環境與社會成本,訂定了全球一致每公噸美金300元的內部碳價,此價格正好與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中,2030年升溫限制在1.5° C的碳價格期望值一致。

建立、推動ICP機制挑戰高 跨部門合作促進正向永續循環
由於台達營運範疇擴及全球,建構ICP管理機制需要串聯所有的事業單位甚至M&A公司,從前期原有營運與管理框架的改變,以及財務系統與報表的重新設計,到後期新制度推展優化和觀念的建立,對管理單位都是極大的挑戰。經過企業永續發展部和財務、採購與資訊等主要部門持續不斷的溝通合作下,正式在台達全球範疇內制定了ICP做為策略管理工具,依照事業單位的碳排量向該單位收取每公噸美金300元的碳費,納入全球碳費基金,再投入再生能源科技發展、能資源管理和低碳創新,形成正向的永續循環。

台達的碳費基金運用於廠區能資源管理,包含節能、節水與減廢等方案

為了有效推動ICP,我們也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包含內部碳費定價規則、碳費計算準則及碳費運用的使用規範等,結合各部門績效,定期在永續委員會審閱碳費運用與成果。台達的碳費基金主要用來驅動內部行為改變以及加速減碳行動,三大運用範疇分別是再生電力及能源科技發展、能資源管理、和低碳創新與倡議,因此諸如自建太陽能設施、廠區節能專案導入、循環經濟的應用研發等,都是碳費基金挹注的對象。同時,我們建立了明確的碳費基金審核規範,來自各單位的ICP提案會依照不同的申請主題,分別交由再生能源、節能、節水、減廢、低碳運輸和儲能等相關內部專家小組審查,經過審慎評估,並考量投資前後的長期環境效益,再呈交經營團隊進行預算核定,正式由碳費基金支出費用。

ICP驅動減碳、鼓勵創新 台達營收成長與碳排放量脫鉤
2022年是台達全球完整實施ICP碳費機制的第一年,從各方面的績效及數字來看,ICP有效驅動實踐淨零目標的成果已陸續體現,其中最顯著的成果是,台達全球據點的直接與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市場別)相較2021年下降了13.5%,若只看內部推動節能和再生電力自發自用的對應減碳成效,2022年更創下營收成長與碳排放量首次脫鉤的里程碑,地域別的碳排減量達到16.2%(註2)。

印度新建廠區在ICP的支持下,積極推展再生電力應用

全球據點在這一年間則持續推動專案,落實節能,2022年共實施了309項節能方案,比前一年實施285項方案更為積極,節電超過4,000萬度,相當於減碳超過30,000公噸。此外,台達策略性地將不同再生能源類型和ICP制度連動,鼓勵各據點優先採用自發自用及電證合一的再生電力,經過各區域同仁的共同努力,2022年全球據點再生電力使用比率已達63%,持續邁向2030年RE100—100%使用再生電力的目標。

ICP機制更鼓勵發展與投資低碳創新,從技術中發掘商機,以2022年受碳費基金支持所開發的再生能源匹配程式為例,此程式有助解決企業在低碳轉型中再生電力匹配的困境,降低資源無效配置的風險,成為ICP應用於低碳創新所發展的商機案例之一。

在淨零科學減碳的長期目標之下,台達的ICP機制是推動氣候轉型與碳管理的重要工具,機制的推展和落實集結了全體同仁的努力,讓台達能有效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與未來國際法規與趨勢,同時持續站穩腳步保持韌性,以實際行動邁向淨零目標,在氣候危機中拓展綠色商機。

註1:台達2021年碳密集度較 2014 年下降 71%,提前 4 年達成原訂 2025 年碳密集度下降 56.6% 的科學減碳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簡稱SBT),進一步訂定 2050 年全球據點達成淨零科學減碳(SBT Net-zero)的長期策略與目標,2050 年範疇 1+2+3 溫室氣體排放較基準年 2021 年減量 90%,短期目標則為2030 年範疇 1+2 較基準年 2021 年減量 90%,範疇 3減量 25%。

註2:地域別(location-based):以當地電網平均係數計算碳排放量;市場別(market-based):計算碳排放量反映企業選擇的電力來源(如特定電力公司、發電方式、環境效益等)。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