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迎向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新篇章
跟著珊瑚復育行動與影像音樂會探索多元物種
文 | 台達基金會 2022/10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在1986年開始被提出,泛指地球上各種形式的生命體及生物組織,包括:基因(genetic)、物種(species)與生態系(ecosystem)等三種層次的多樣性。而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在享受生物多樣性提供的各種服務,從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餐桌上的食物、為農作物傳花授粉、甚至是幫助調節天氣、讓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美景跟芬多精,都展現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價值。

台達董事會於近期將生物多樣性列入台達永續策略中,並透過珊瑚復育行動和環境教育影像音樂會做為關注生物多樣性的具體實踐,以實際行動及企業核心能力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期盼社會大眾更加重視氣候變遷與其引發的生態危機。

台達海洋志工助珊瑚復育 台達基金會自2019年起關注台灣本土珊瑚白化現象,除倡議海洋暖化引發的生態危機,2021年更攜手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山海天使保育協會,實際投入東北角珊瑚復育工作,並認養廢棄九孔池做為育苗基地,預計三年內復育千株珊瑚苗,同時號召台達員工和志工家庭擔任海洋志工,協助例行維護及潛水作業。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和密集監測;今年已揀選適合尺寸的健康珊瑚,移植到潮境望海巷海灣資源保育區。為提升生物多樣性,首批選種也加入由台達LED燈協助復育的珊瑚苗種,包含萼柱珊瑚、草皮珊瑚、表孔珊瑚等,希望在東北角潮流交會處匯聚豐饒的浮游生物,為珊瑚成長提供足夠養份。聯合國《珊瑚礁復育指引報告》指出,珊瑚復育是維繫海洋生態的有效策略之一,1~3年基礎復育即可看出初步成果,惟後續仍需長期監測,若種苗順利回放大海,接下來3~5年重點則為觀察存活率和棲地健康程度。
 
珊瑚復育為台達關注生物多樣性的具體行動之一

台達基金會除要求海洋志工具備潛水執照,也安排志工接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和美國加洲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發展的國際珊瑚礁監測網絡CoralNet訓練,目前完成考核的台達志工占全台合格人數八成。台達海洋志工達40人,此次參與珊瑚復育的潛水教練,來自台南廠的黃文育和桃園廠的董哲明,潛水長則是中壢廠的彭于林和乾坤廠黃婕,率領志工從事珊瑚辨識、種苗移植、產卵標誌和監測,專業能力足可支援研究專家進行野外水下工作,協助海洋生態研究腳步潛往更深處。

《地球脈動II》影像音樂會籲關注生態議題 此外,台達與聯合數位文創於9/10合辦《地球脈動II》影像音樂會,藉由其帶來的視聽饗宴,喚起社會大眾關注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音樂會播映的《地球脈動II》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最受歡迎的經典紀錄片之一,運用了無人機、空中與遠端攝影等多項前瞻技術,耗時三年多製作,在40個不同國家進行117次拍攝,帶領觀眾穿過多樣的島嶼、越過起伏的山脈、走進神秘的雨林、尋訪荒涼的沙漠、路過蔥綠的草地、最終回歸熙熙攘攘的城市;捕捉到許多以前從未被拍攝過的野生動物,如花費四個月才在喜瑪拉雅山拍到雪豹母女、或在非洲草原上記錄下將獅群踢散的長頸鹿群,透過鏡頭中各種各樣的動物奇景,讓觀眾了解牠們非凡的生存方式,感受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旋律。
《地球脈動II》影像音樂會透過視聽饗宴,喚起社會大眾關注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日前指出,人類與許多生命物種共享自然環境,但氣候變遷帶來的諸多衝擊,正威脅地球上所有物種的生存,光是2022年上半年,世界各地便接連遭逢森林野火、極端熱浪、豪雨致災及乾旱等環境災難,不只讓人類受苦,許多生物的族群都遭受極大衝擊。透過更多實際行動,讓大眾看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價值與不可取代之處,值得你我共同努力。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