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台達綠建築登上IPCC科學報告
基金會解讀最新氣候報告
文|台達基金會 2022/06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4月4日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AR6)第三冊《減緩氣候變遷(AR6 Climate Change 2022: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盤點了目前人類已知的科技,可以如何達成阻止升溫超過1.5度C的目標,是各國企業、決策者未來研擬減碳措施,最常參考的一份全球權威報告。報告內的建築專章特別將由台達捐建的「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列為全球非常低耗能建築的典範,國際上只有7棟建築獲選。

為協助社會大眾掌握報告精華,台達基金會隨即舉辦「台達氣候沙龍」記者會,邀請到一手打造「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的林憲德老師分享這棟建築一直能維持低耗能的秘訣,主要還是成功運用適合亞熱帶濕熱環境的被動式設計,包含大屋頂、深遮簷、風壓與浮力通風等手法,再適當搭配再生能源及節能設備,讓整棟樓原本預計比同類型大樓節能65%,但10年運作以來,節能率已提升至86%,證實綠建築的減碳作法值得進一步推廣。

此為 IPCC AR6 報告書封面,內容列舉全球七棟低能耗建築典範,「成大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名列其中。

此外,沙龍講座也邀請到國際知名學者、也是IPCC報告首席作者之一的Yamina Saheb,越洋現身說法,闡釋建築部門在未來減碳路徑的重要性。建築部門在未來淨零路徑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次報告裡特別強調「適足」(sufficiency)概念,透過政策的規範和導引,可以預先避免能源、材料、水和土地的浪費,大幅提高建築部門的減碳績效。而且,即便位於不同的氣候特色跟地理條件,各國的建築部門都有可能達到零耗能、甚至零碳的潛力。

2050淨零排放已成緩解氣候變遷的全球共識,日前台灣也發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藍圖,其中在建築部分將會以獎勵甚至強制實施的方式朝近零碳建築邁進,以達成減緩氣候變遷的目標。台達自2006至2021年間,已在全球打造30棟綠色廠辦及學術捐建的綠建築,以及2座認證高效率的綠色資料中心;也持續運用物聯網、邊緣運算、傳感等技術,協助建築節能並提升能源管理效率,以科技幫助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衝擊。


 

LOAD MORE